�6�9�6�9“——都到了这个份儿上,母亲不要再借题发挥、顾左右而言他了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什么程不识、周亚夫之类,都不过是母亲欲泄愤而不得,才寻来的出气包而已。”
�6�9�6�9···
�6�9�6�9“母亲真正想要做的、真正感到气恼的是什么——儿清楚,母亲清楚,朝野内外百官功侯,也同样了然于胸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便冲着儿来吧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便冲着这天底下,最好欺负的大儿子、冲着我汉家的天子来吧……”
�6�9�6�9又是一番诛心之语,引得窦太后几欲开口,又都欲言又止的止住了话头;
�6�9�6�9便见天子启怪笑着低下头,将一张写满字迹的绢布,轻轻放上了母子二人中间的御案之上,在用指尖轻轻推上前。
�6�9�6�9“想来母亲,也信不过儿臣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更不信他周亚夫,胆敢做出拥兵自重、拥立太子储君的事,却并非儿在背后指使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——既如此,母亲,便看看这封奏疏吧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看看母亲的侄儿,我汉家的大将军,你窦氏当代最杰出的子侄,是如何说的吧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也好好想想:这储君太子,是否当真立不得?”
�6�9�6�9“阿武这个储君皇太弟,又是否当真‘顺天应命’,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同……”
�6�9�6�9丢下这句话,天子启便侧过身,负手踱步到御案侧;�6�9�6�9
�6�9�6�9背对着御榻上的母亲窦太后,心中,更是一阵不是滋味。
�6�9�6�9天子启承认:在储君皇太弟这件事情上,自己做的不厚道。
�6�9�6�9哪怕是作为皇帝、作为天子,哪怕是为了宗庙、社稷,天子启也不否认这件事,自己做的很不厚道。
�6�9�6�9但更让天子启难过的,是母亲窦太后的态度。
�6�9�6�9——是母亲窦太后,从‘皇太弟’这三个字出现的那一刻开始,便始终如一的态度。
�6�9�6�9在天子启顾自落寞的同时,窦太后昏暗的目光,也洒向了御案之上的那一抹绢白。
�6�9�6�9颤抖着伸出手,拿起那纸绢布,却并没有低头查看;
�6�9�6�9而是将目光散于身前,神情呆滞的轻抚起手中绢布,神情说不清的茫然。
�6�9�6�9——窦太后,看不清绢布上的字。
�6�9�6�9窦太后,已经无法再读任何信件、疏奏了。
�6�9�6�9但有些信件,或者说是绝大多数信件,窦太后都并不需要知道具体的内容。
�6�9�6�9就如此刻,被窦太后茫然捧在手上的绢布,只需要知道是何人所书,又是何人,在什么时候送到自己手里,窦太后,便能大致明白这意味着什么……
�6�9�6�9“皇帝,当真好算计啊……”
�6�9�6�9终于;
�6�9�6�9在漫长的呆愣之后,窦太后终于开了口。
�6�9�6�9只悠悠道出如是一语,便深吸一口气,旋即缓缓低下头。
�6�9�6�9纵是看不清字体,窦太后也还是低头‘查阅’,或者说是再呆坐片刻。
�6�9�6�9而后,便神情木然的抬起手,将那纸绢布抬向御榻侧,天子启背对着自己所在的方向。
�6�9�6�9“先是太尉周亚夫,得了皇帝的默许,冒天下之大不韪,以兵权挟长安‘立嫡立长’;”
�6�9�6�9“后又是丞相申屠嘉,明明从不曾,也不愿掺和储君太子的事,却被皇帝一个‘太子太师’的名头,给扒拉进了皇长子的碗里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——如今,又多了个窦婴?”
�6�9�6�9···
�6�9�6�9“一个手握兵权、才刚立下不世之功的太尉周亚夫;”
�6�9�6�9“一个劳苦功高、享誉朝野内外的元勋丞相申屠嘉;”
�6�9�6�9“这又冒出来一个同样手握兵权,更出身于我窦氏的大将军窦婴……”
�6�9�6�9“——真正要逼宫的,是皇帝啊?”
�6�9�6�9“什么周亚夫‘
第132章 龙凤争鸣(上)(3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